時間車輪滾滾向前,中國體育薪火相傳。從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到2024年巴黎奧運會,“為國爭光、無私奉獻、科學求實、遵紀守法、團結(jié)協(xié)作、頑強拼搏”的接力棒,正在一代又一代中國健兒的手上不斷傳承。
1988年漢城奧運會乒乓球成為正式比賽項目,韋晴光/陳龍燦在男雙決賽中為國乒贏得首枚奧運金牌。4年后的巴塞羅那奧運會,國乒再奪男雙金牌。從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開始,國乒贏得乒乓球項目全部29枚金牌中的27枚,“夢之隊”就此誕生。盡管從2008年北京奧運會到2016年里約奧運會,乒乓球雙打被團體取代,但“從雙打突破”的傳統(tǒng)、將祖國榮譽、人民期望扛在肩上的擔當,仍舊在一代代國乒人身上傳承下去。
退役不離賽場,以另外一個身份守護隊伍,添磚加瓦,傾盡所有,這就是中國體育人的精神與使命擔當。
從雅典奧運會的楊維/張潔雯、高崚/黃穗,到巴黎奧運會的陳清晨/賈一凡、劉圣書/譚寧,一代代國羽女雙奮力拼搏,在奧運賽場為祖國爭金奪銀。這次時隔20年的再度會師決賽,正是中國羽毛球隊不懈奮斗、為國爭光的傳承寫照。
每到備戰(zhàn)世界大賽,中國羽毛球隊都在延續(xù)一個良好的傳統(tǒng),就是邀請老教練、老冠軍、老專家,以專家指導組的身份協(xié)助隊伍備戰(zhàn),為國羽隊員傳道授業(yè)解惑。巴黎備戰(zhàn)期間,諶龍、李雪芮、高崚等人組成的奧運冠軍專家團在冬訓時來到隊里,將自己當年備戰(zhàn)參賽的經(jīng)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隊員們。高崚曾兼顧混雙和女雙項目,她為隊員們分享經(jīng)驗并帶來了很多建議和指導。
40年奧運征程,中國跳水隊已貢獻51枚金牌,他們秉承著頑強拼搏、挑戰(zhàn)自我、互幫互助的優(yōu)良傳統(tǒng),讓隊伍始終保持著強大的實力。飛機落地巴黎4小時后,他們就出現(xiàn)在訓練館,即使是在多次比賽中“斷崖式”領(lǐng)先對手的全紅嬋和陳芋汐,賽前訓練依然一絲不茍,絲毫不敢放松。王宗源作為參加過東京奧運會的老隊員,在比賽落后、千鈞一發(fā)的時刻,體現(xiàn)了勇敢與擔當,他鼓勵隊友龍道一不要關(guān)注分數(shù),“沒什么可怕的,跳出你自己的水平!”在王宗源的鼓勵下,龍道一迅速調(diào)整狀態(tài),在最后一跳頂住壓力,充分發(fā)揮水平最終奪金。曾經(jīng)在奧運賽場叱咤風云的陳若琳,如今將心血傾注在全紅嬋身上,陪伴她走過了最艱難的發(fā)育階段。這些生動感人的場景,正是中國跳水“夢之隊”長盛不衰的秘訣之一。
巴黎奧運會,人們記住了微笑通過終點折桂的楊家玉,但是我們也不能忘記已經(jīng)第五次踏上奧運賽場的劉虹,37歲的她是巴黎奧運會中國體育代表團年齡最大的運動員。女子20公里競走開賽后,劉虹幾乎一直處于追趕狀態(tài),比賽尚未過半就退出了冠軍爭奪。賽后,一張劉虹與楊家玉并肩前行的照片在網(wǎng)上流傳,但這不是她們并駕齊驅(qū),也不是二人攜手向終點沖刺,而是劉虹被楊家玉套圈了?!斑@象征著中國女子競走兩代人的傳承?!庇芯W(wǎng)友評論說。
實際上,在巴黎奧運會的賽場上,在此前的備戰(zhàn)訓練期間,許多項目中都有這樣“前浪”與“后浪”的交流互動,既是技術(shù)和經(jīng)驗上的代代相授,更是中華體育精神的一脈相承,無時無刻不在顯示著中國體育代代傳承的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