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張醫(yī)生,我這個腰桿痛得晚上板都板不動啊!”
在綿陽市第三人民醫(yī)院全科醫(yī)學門診,46歲的王先生扶著腰桿愁眉苦臉。作為程序員,他每天要“焊”在工位上12個小時,周末還要開車帶娃上課。最近彎腰抱娃時,突然腰桿“咔”一聲,痛得他當場跪地……
像王先生這樣的案例,我們接診得不少。數(shù)據(jù)顯示,我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已超2億,久坐族和中老年更是重災區(qū)。今天,綿陽市第三人民醫(yī)院全科醫(yī)學科就手把手教您科學護腰,讓您挺直腰桿不“板命”!

一、腰桿痛起來真要命,這些休息姿勢要記牢

在腰突急性發(fā)作期,我們就要老老實實當個“床友”。選擇硬板床平躺,在腰桿下面墊個毛巾卷(高3厘米左右),這樣能維持腰椎的自然弧度,緩解疼痛。要躺好久嗎?一般來說急性期先躺個2至3周,等疼痛緩解再慢慢增加活動量。
起床時,要按這個步驟:側身→手肘撐床→雙腿垂床邊→用手臂發(fā)力起身。整個過程要溫柔,千萬莫鯉魚打挺式起床,小心“二次傷害”。
我們不推薦腰椎間盤突出患者搬重物。如果實在是要搬,最好的方法是:腰部垂直于地面慢慢下蹲,然后將物體靠近身體,用腿部力量慢慢起身,避免直接彎腰加重腰部負擔。
有人說,伊森(醫(yī)生),那腰椎間盤突出了不是啥都莫法做?其實也不是這樣,等急性期過了,癥狀緩解些,還是可以慢慢進行一些腰部功能鍛煉:比如小燕飛、五點支撐法等(網(wǎng)上多得很哈,搜一搜),逐步增強腰部肌肉力量,維持腰椎穩(wěn)定性。但要注意,不要一伙整狠了,小心適得其反。

二、保護腰桿,坐站躺都有講究

老話說得好,站如松,坐如鐘,行如風,臥如弓。意思就是說人坐、站、臥的三種正確姿勢:站時像松一樣直,坐時像鐘一樣正,臥時像弓一樣彎。從我們醫(yī)學上看,也是這個道理,只有掌握了正確姿態(tài),才能穩(wěn)穩(wěn)守護腰椎健康。
常坐辦公室的兄弟姐妹些注意了,選椅子要選那種能托住腰桿的,坐下時屁股要坐滿椅面,腰背貼緊靠背。膝蓋最好和髖關節(jié)平齊,莫蹺二郎腿。每隔1小時就起來活動下,倒杯水、伸個懶腰都好。
站起的時候記得抬頭挺胸收腹,想象頭頂有根線吊著。雙腳與肩同寬,重量均勻分布。莫像“歪脖樹”樣站起,單邊受力久了腰椎要抗議的。
仰臥姿態(tài)時,可以在膝蓋下面放個薄薄的小枕頭,這樣膝關節(jié)微微彎曲,可以放松腰部肌肉,降低腰部壓力。側臥姿態(tài)時,可以在雙腿中間夾個小枕頭,起個減緩壓力的作用。

三、疼痛自救指南:這四招痛時能“救命”

一般多采取熱敷、按摩、牽引等物理方法緩解疼痛。熱敷溫度在40至50攝氏度比較合適,每次敷15分鐘,每天3至4次。按摩和牽引就比較考手藝了,最好是由專業(yè)人員操作。
如果痛得難以忍受,可以在醫(yī)生的指導下用些消炎止痛藥物。用藥時,要注意觀察痛感和有沒得腸胃不適、頭暈這些不良反應,如果有要及時反饋醫(yī)生進行調(diào)整。
吃得好的意思是指:多吃些含鈣、蛋白質(zhì)、維生素豐富的食物,比如牛奶、豆制品、魚肉、新鮮蔬菜水果等,可以補充營養(yǎng)、增強骨質(zhì),提高身體抵抗力。但是要注意飲食清淡,不要吃得過辣、過油。
肥胖會增加腰部負擔,加重腰椎間盤壓力,所以控制體重是必須的。一般建議體重指數(shù)(BMI)要保持在18.5-23.9kg/m2之間。天氣轉(zhuǎn)涼時,注意腰部保暖。
腰突治療是個持久戰(zhàn),難免會有焦慮情緒。自己要學會給自己加油打氣,家人、朋友也要多理解陪伴鼓勵。良好的心理狀態(tài)有助于提升治療效果。
腰椎養(yǎng)護三分治七分養(yǎng)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