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5月17日至23日是我國第十一屆全民營養(yǎng)周。今年全民營養(yǎng)周的主題是“吃動平衡 健康體重 全民行動”,強調能量平衡,鼓勵蔬菜、水果和全谷物的攝入,持續(xù)宣傳 “增豆、加奶”,倡導堅持科學運動、保持健康體重。
今天,就跟著一起,來看看超重/肥胖人群怎么科學管理體重吧~


在我國超過一半成人超重/肥胖,兒童和青少年超重/肥胖率也呈逐漸上升趨勢。伴隨超重/肥胖導致的各種慢性病如2型糖尿病、血脂異常、高血壓、冠心病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、多囊卵巢綜合征、女性不孕、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、骨關節(jié)炎、痛風以及肥胖相關腫瘤的發(fā)生率也明顯增加。
除了遺傳、疾病和藥物的因素外,肥胖與我們的生活方式息息相關,比如:
飲食:過多攝入高能量、高脂肪、高糖、低膳食纖維的食物和飲料
缺乏身體活動
精神心理:精神壓力會影響引起食欲上升和進食行為改變
不良的睡眠習慣
故體重管理需重點關注生活方式干預,包含飲食管理、體育鍛煉和行為干預三方面的干預。

用腰圍判定,中心型肥胖前期 :腰圍85~<90 (男性)80~85(女性 );中心型肥胖:腰圍≥90cm(男性)和≥85cm(女性)。

控制總能量攝入和保持合理膳食是體重管理的關鍵。嚴格控制脂肪/油、鹽、添加糖的攝入,食物選擇鼓勵主食以全谷物為主;保障足量多樣化的新鮮蔬果攝入,要減少高糖水果及高淀粉含量蔬菜的攝入;動物性食物應優(yōu)選脂肪含量低的瘦肉、去皮雞胸肉、魚蝦等;奶類選低脂或脫脂奶、低脂無糖酸奶。建議在專業(yè)營養(yǎng)師指導下采用適宜的膳食減重干預方法。
①有氧運動:建議超重或肥胖者每周進行150至300分鐘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,至少隔天運動一次。
②抗阻運動:抗阻肌肉力量鍛煉隔天進行,每次10至20分鐘。每周通過運動消耗能量2000千卡或以上。
③個性化建議:根據自身健康狀況及個人偏好,合理選擇運動方式并循序漸進。對于肥胖癥患者,運動干預時應注重安全原則,建議在運動風險評估的基礎上,由運動處方師根據BMI、體能、基礎疾病和肥胖癥相關疾病制定個體化運動處方。

①每天記錄體重、飲食和運動情況,定期測量腰臀圍。
②避免久坐,要三餐規(guī)律、控制進食速度、不熬夜、足量飲水、避免暴飲暴食、減少在外就餐、減少高糖/高脂肪/高鹽食物。
③作息規(guī)律,睡眠充足,按晝夜生物節(jié)律,保證每日7小時左右的睡眠時間。
④積極尋求親朋的鼓勵和支持。
⑤必要時接受專業(yè)減重輔導。

肥胖者、超重或肥胖并伴有相關疾病者如經過3至6個月的單純控制飲食和增加運動量仍不能減重5%,甚至體重仍有上升趨勢者可考慮配合使用減重藥物。